搜索

來自早白堊世熱河生物群的對齒獸類乳齒獸新材料

发表于 2025-11-02 20:36:54 来源:芪燒活魚網
來自早白堊世熱河生物群的對齒獸類乳齒獸新材料
乳齒獸新標本(毛方園供圖)
來自早白堊世熱河生物群的對齒獸類乳齒獸新材料
張和獸類和鼴獸類頰齒對比(毛方園供圖)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波蘭古生物學學報》(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近日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毛方園研究員和紐約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孟津研究員等的學術論文,報道了產於遼寧省大平房九佛堂組的對齒獸類乳齒獸新標本,深入對比研究了鼴獸和張和獸的頜骨和牙齒結構,為認識獸類的起源演化過程提供了新的證據。
現生哺乳動物有近六千五百種,除了澳洲單孔類五個種外,其它都歸屬於獸亞綱。獸類的一個特征,是具有磨楔式臼齒結構或其衍生的臼齒類型。可以說獸類的演化輻射,和磨楔式臼齒的形成有很高的相關性。在哺乳動物的演化中,臼齒從三個主齒尖前後一線排列的三尖齒類型,演變成三齒尖呈三角形排列,再變化到磨楔式臼齒結構。這個演化過程中,齒尖呈三角形排列臼齒的中生代哺乳動物,大體上都被歸入非單係類群的“對齒獸”目(Symmetrodonta),這個類群構成獸類演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這個大類的兩個主要類群,一屬於相對原始的張和獸科(Zhangheotheriidae),二是鼴獸科(Spalacotheriidae)。兩者的化石標本,都常見於熱河生物群。
鼴獸是體型極小如鼩鼱的哺乳動物,已知的化石都比較破碎,多以單個牙齒保存。論文涉及的乳齒獸標本,是鼴獸科中已知唯一保存了骨架和完整齒列的屬種,在完整齒列,下頜,頭骨等結構上,為這個類群的形態學提供了非常豐富的信息;和張和獸類中已知最好的代表源掠獸(Origolestes)對比,深入揭示了兩個類群的異同。源掠獸相對比較原始,牙尖獨立,齒骨帶麥氏軟骨溝,具有骨化的麥氏軟骨。乳齒獸牙齒上已脊型化,成年個體沒有骨化麥氏軟骨,說明它的中耳已經和齒骨完全分離,代表了哺乳動物中耳演化中又一次的獨立演化事件。兩者相對完整的形態學內容,使它們在今後的哺乳動物高分類係統發育研究中,成為各自類群的代表,對了解磨楔獸類乃至獸類的係統發育關係和演化極為重要。兩者體現出來的差異,體現了它們在演化過程中的分離時間很早。鼴獸類已經特化,而張和獸類可能更靠近獸類演化的主幹類群。它們下頜和牙齒的差別,也從功能形態反映了取食、咀嚼的差別,對不同生態環境的演化適應。
本文受邀為Richard L. Cifelli紀念文集而作,褒其對中生代哺乳動物研究的貢獻。紀念文集參與者包括來自世界各地中生代哺乳動物研究的主要研究團隊。Richard L. Cifelli博士是美國著名的古哺乳動物學家,曾就職於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動物係,擔任俄克拉何馬州自然曆史博物館(現更名為Sam Noble博物館)古脊椎部門負責人,擔任古生物方向眾多主流期刊編輯,主要的研究方向為南美有蹄動物,美國西部眾多白堊紀哺乳動物標本的采集都得益於他的野外工作。
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基金和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Kalbfleisch博士後基金項目資助。(原標題:熱河生物群對齒獸新標本為獸類起源提供新證據)
論文鏈接: https://app.pan.pl/article/item/app009182021.html
相關報道:熱河生物群這件1.2億年前化石 為獸類起源提供了新證據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中新網北京4月6日電(記者 孫自法):獸類是如何起源的?其牙齒類型演化在這一過程中扮演了什麽角色?長期以來備受古生物學界關注。
中美科研人員最新在遼寧熱河生物群合作研究發現一件約1.2億年前的對齒獸類乳齒獸新化石標本,並通過對對齒獸兩大主要類群化石標本的頜骨和牙齒結構進行深入對比研究,為認識獸類的起源演化過程提供了新的證據。
這項古生物研究重要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毛方園研究員、紐約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孟津研究員等共同完成,其論文近日在國際專業學術期刊《波蘭古生物學學報》在線發表。
毛方園研究員6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介紹說,現生哺乳動物有近6500種,除澳洲單孔類5個種外,其他都歸屬於獸亞綱。獸類的一個特征,是具有磨楔式臼齒結構或其衍生的臼齒類型,可以說,獸類的演化輻射,和磨楔式臼齒的形成有很高的相關性。在哺乳動物的演化中,臼齒從三個主齒尖前後一線排列的三尖齒類型,經由三齒尖呈三角形排列的對齒獸類型,最後演變到磨楔式臼齒結構。
這個演化過程中,齒尖呈三角形排列臼齒的中生代(距今約2.5億年-6500萬年)哺乳動物,大體上都被歸入對齒獸目,這個類群構成獸類演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該大類又包括屬於相對原始的張和獸科、鼴獸科兩個主要類群,兩者的化石標本都常見於熱河生物群。其中,鼴獸是體型極小如鼩黶pace的哺乳動物,此前已知的化石都比較破碎,多以單個牙齒保存。
毛方園指出,本次研究在熱河生物群最新發現的乳齒獸化石標本,則是鼴獸科中迄今所知唯一保存了骨架和完整齒列的屬種,在完整齒列、下頜、頭骨等結構上,為該類群的形態學研究提供了非常豐富的信息。這個鼴獸科的乳齒獸化石和張和獸科中已知最好的化石代表源掠獸對比,深入揭示出兩個類群的異同:
源掠獸相對比較原始,牙尖獨立,齒骨帶麥氏軟骨溝,具有骨化的麥氏軟骨。乳齒獸牙齒上已脊型化,成年個體沒有骨化麥氏軟骨,說明它的中耳已經和齒骨完全分離,代表了哺乳動物中耳演化中又一次的獨立演化事件。
她表示,乳齒獸和源掠獸相對完整的形態學對比研究,使它們在今後的哺乳動物高分類係統發育研究中,成為各自類群的代表,這對了解磨楔獸類乃至獸類的係統發育關係和演化極為重要。兩者體現出來的差異,表明它們在演化過程中的分離時間很早,即鼴獸科已經特化,而張和獸科可能更靠近獸類演化的主幹類群。同時,它們下頜和牙齒的差別,也從功能形態上反映出取食、咀嚼的差別,以及對不同生態環境的演化適應。
毛方園透露,研究團隊後續將在此乳齒獸化石及其與源掠獸對比研究的科研數據基礎上,結合新的化石標本材料,進一步深入開展獸類起源乃至哺乳動物起源演化的研究。
據了解,最新研究論文也受邀列入世界各地中生代哺乳動物研究主要團隊參與的、《波蘭古生物學學報》為美國著名古哺乳動物學家理查德·西費利(Richard L. Cifelli)推出的紀念文集,以紀念和褒獎其對中生代哺乳動物研究作出的重要貢獻。
随机为您推荐
文章排行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來自早白堊世熱河生物群的對齒獸類乳齒獸新材料,芪燒活魚網   sitemap

回顶部